笔趣阁

第二十二章、未尽善也

2023-09-24 作者: 赤军

诸葛亮指出自己新研制的连弩尚有四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是质量太大,只能以车载送,倘若人力搬运,恐难持久,所以对于岭南地区道路狭窄、崎岖,难以行车的地方,运送起来就很困难了。他考虑按照是宏辅当年制造礮车的故技,将来尝试把连弩分解为方便临时组装的多个部分,那么由二三小卒扛着,就能跟上行军速度。而且使用时若以一人操作,一人换匣,发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第二是准头不足。一则为了便于连续发射,铁矢无羽,很难保证平稳飞行;二则常用的弩上多设“望山”,方便瞄准,但连弩上的矢匣占据了“望山”的位置,导致瞄准不便,准确度又大打折扣。

第三是成本比较高,弩具上运用了整套六枚齿轮,暂时以铜铸造,这年月铜可铸钱,或名为“金”,所以仅仅这些齿轮的花费就很昂贵了。即便将来更为铁制,要求齿轮可以精确咬合,亦非普通匠人所可办也。基本上造这一台连弩的费用,可制强弓五张、劲弩四具。

四就是射程还不能令人满意。诸葛亮采纳了是宏辅的建议,以麻杂丝,绞绳做弦,经过试验,对于潮湿气候的适应性很好,但其弹力终究比不上兽筋之弦。而且铁矢沉重,也制约了有效射程。倘若是普通的四石六斗踏张弩,配以羽矢,怎么着也能射到一百二十步开外才对呀。

诸葛亮说了,这四个问题,某些我已经有了思路,只要给够研制的时间和经费。并不难解决,某些却还没有合适的改进之法。所以我才先来演示给老师您看哪:“先生曾损益礮车,别有巧思,或能启亮之智也。”

是宏辅皱皱眉头,心说我哪有那么多的巧思?况且杠杆还则罢了。对于齿轮,那是一丁点儿研究也没有哪。转过头去注目马钧:“德衡以为若何?”

马钧正瞧着诸葛连弩,心痒难搔他自从入都为官以来,事务烦冗,已经很久都没有摸过自己最感兴趣的机械啦突然听问,不禁愣住了。唉。怎么这里面还有我插话的份儿啊?不是要等你们忙完了才来跟我说事儿吗?

难道说是太尉和诸葛侍郎召我前来,就是为的这具新连弩?不会吧……

一时间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是宏辅揶揄道:“德衡曾云擅机括,因此而重算学,得非诓吾耶?”随即又怕吓着了这小孩子。赶紧温言抚慰:“可直言无妨,吾不罪卿也。”

马钧犹犹豫豫地站起身来,跑到连弩前面,绕着连转了三圈,仔细观察,随即把手一摊:“吾、吾……钧不识其中机、机……”虽然话没能说完,是宏辅与诸葛孔明皆玲珑七窍之人,哪有不明白他所言何意的?孔明当即便从袖中抽出一卷纸来。递给马钧:“此构图也,德衡可观,然切切不可外泄!”

马钧接过纸。展开来一瞧,果然是诸葛连弩的结构图。他翻了一翻,光盯着齿轮传动部分仔细瞧了半晌,这才嗫嚅着说:“以钧意、意、意……”红着脸抬起头来,但见无论是宏辅还是诸葛孔明,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自己。而毫无蔑视、嘲讽之色,于是一咬牙关。干脆明说:“巧、巧则巧矣,然未尽善也。”

哎呀。这句话倒说得还算顺畅。

是宏辅和诸葛孔明听闻此语,表现各不相同。诸葛亮一开始期待地望着马钧,是抱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希望马钧在某些细节上可以言及自己所未及思处,给自己以足够的启发。他可没料到,马德衡竟然直接就说“然未尽善也”我当然知道这东西不够完美,但你又有什么本事了,竟敢如此轻视于我,冲冒上官?!

诸葛亮涵养甚好,倘若换了一个人,或许当场就把马钧乱棍给打将出去啦。他却只是微微哂笑,捻须不语我不能贸然反驳,我老师还在旁边儿哪,且听老师如何斥责这个狂生。

可是谁想是宏辅闻言,却不禁抚掌大笑:“吾得之矣!”

马钧说的这句话,是宏辅其实很熟悉。他为什么要巴巴地把马钧叫来同看连弩演示呢?并不仅仅因为马钧是名传千古的发明家。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所制连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快便外泄到了曹魏,马钧见着了,当场就是这句话:“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夸称经过自己的改良,可以提高五倍效率。

然而可惜得很,他并没有足够经费来修改连弩。不仅如此,据说马钧还尝试改良礮车,自己做了个可连发的小模型,可以把一些瓶子、瓦块儿抛出数十步远去。傅玄因为此事去找曹羲,说:“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朝廷应该试上一试啊。曹羲以为然,跑去禀报老哥、执政重臣曹爽。可是曹爽这路废柴又懂个屁啊,“忽之,不果试也”,于是改良诸葛连弩和礮车就永远只是个设想罢了。

对于诸葛连弩,马钧“言作之可令加五倍”,是吹牛吗?其中有多大水分?根本就没人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