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李威
目标股票:ST特斯拉
当前股价:10块
当前总流通:一千万张。
收割计划开始:
李威买入二百万张ST特斯拉股票,花了成本两千万。
价格规律被触发,价格从10块涨到11块,李威手上的股票价值两千两百万。
李威继续持有股票,散户发现ST特斯拉股票价格上涨,开始慢慢买入,再次触发价格规律,股价慢慢涨到11块1、11块2。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散户开始买这只股票,价格规律又一次被触发,股价涨得更厉害,直接涨到12块,李威手上的股票现在价值两千四百万。
这时候李威看赚得差不多了,就悄悄把手上的二百万张ST特斯拉卖光,他净赚四百万。
另一边,越来越多的散户发现这只股票涨得快,就争先购买李威卖掉的股票,价格继续上涨,涨到13块。
接着,不断有人和李威一样,觉得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不断卖掉股票,股票价格渐渐停在13块。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卖掉股票,市场上的股票数量一下子猛增,又没有更多的人来买——也就是没人愿意接盘。
那就会反向触发价格规律:当一个东西的数量多到没人买,它的价格就会下跌。
于是,股票价格下跌到12块。
越来越多散户生怕赚的钱变少,就恐慌性地卖掉自己所有的股票。
这进一步触发反向价格规律,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到11块、10块甚至更低。
最终,价格低到无人问津,这只ST特斯拉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几乎没人要,形成供远远过于求的情况。这时,许多在12块钱买李威股票的散户就严重亏损,想卖都卖不掉。
......
这个过程中,作为机构的李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四百万,而散户们大多亏损严重。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不过却可以套用在任何商品上,比如棉花、大豆、汽车、房子、车子、网络流量、虚拟币......
这种简单的模型即使理解了,也只能明白什么是“1+1=2”,实际市场复杂难度则是微积分......
很显然,由于作为机构有大资金优势,赚钱太容易。
对于其他有钱人来说,那既然只要有钱就能怎么轻松赚钱,凭什么我不能去收割散户?
于是有钱人开始纷纷成立各种机构,一齐下场收割。
另一方面,散户也意识到机构永远有先发优势,于是开始想对策。
通常来说,散户用两类对策:
一类叫消息面,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一个散户提前知道机构要买哪种股票,他只要跟机构一齐买,就必定能赚钱!
于是,这类使用消息面的散户整天看报纸、看新闻、打听小道消息,期望能琢磨出机构的动向。
当然,机构更狡猾,通常不会透露消息,更多的则是放假消息,误导散户。
另一类叫技术面,其实一点也不技术,反而有点玄学,使用这类对策的散户是这么想的:
既然机构购买股票总是会引起价格上涨,那么肯定存在规律!
于是他们开始把价格制作成蜡烛图、曲线图、分割线图等等图像,并分析每个图型出现时,价格会怎么走,这样一来,当下次出现这种图形时,不就能稳赚钱了吗?!
想法很美好,但这些人完全没学过数学,实际上即时出现的图形跟事后出现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分析这种图只能是事后诸葛亮。技术面只有一种情况可能有效,就是周期足够长,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总量会一直上涨,只要有耐心,买一只股票十年、二十年,那几乎一定会赚钱,前提是它不莫名其妙退市。
比如在十年前,花十二万美刀买入一张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那十年后的今天就能稳赚近五十万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