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战略的目的

2023-09-26 作者: 鹏羽

从迫击炮手榴弹到飞艇到装甲车,中国总是将自己最先进的武器出口。

对于朝廷的做法军队方面意见其实很大,在他们看来,这些武器是他们升官发财的保障。然而他们最多也只能抱怨一下,却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们也知道,中国其实很穷。

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洋务运动,但因为官僚主义和贪腐的横行,中国的工业仅仅停留在起步的基础上。设备的老旧和交通的缓慢,依然制约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国库收入的匮乏,更让政府无力进行工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速度的缓慢制约了商品的流通,中国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而向国外借款修路也只能一时,必竟洋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自从甲午战争从日本获得大量赔款后,朝廷终于有富裕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的材料需求,也激活了沉淀在民间的财富向工业上的流入。税收的增加让朝廷也能更大规模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中国无论领土还是人口都是一个大国,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这点资金其实并不多。那想要有效的利用资金只能集中精力办大事。长三角、珠三角、坏渤海湾为第一优先对像,沿岸沿江和各省会城市为次,然后自东向西发展。李明的这套根本就是学自邓总工师,然而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却不好。

甲午战败后的日本企图报复,俄国不甘心失败要远征中国,战争的阴云始终压在中国头上,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又迫使中国向军事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重工业几乎全在海军舰炮的射程内。虽然朝廷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一时却无力将其搬迁至内地。又为了确保这些重工业的安全,除了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外,还要建立足够的外部屏障。琉球、吕宋与南洋诸岛就成了朝廷必需争夺的对像。而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济和军事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发展会反馈给军事。军事的发展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二者也缺一不可。相对于庞大国家那可怜的税入,中国政府只能小心翼翼安排着每一两银子的投入,以求得最大的回报。然而武器的研发是极其消耗资金的,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建造成本高达一千三百万龙元,折合库平银三百多万两。这还只是军舰的建造费,不包括港口设施的投入和材料工厂的投入,还不算后续的保养和维护的费用。好在海军并不是一个单纯消耗的单位。征战日本、掠夺南洋多少能找补点回来。而且朝廷上下也认识到海防的不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弊端,因此海军在短时间内得到壮大。可在有限的资金下,壮大了海军就只能委屈陆军。陆军除朝廷拨款外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走私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对俄国宣战,中国能派出的主战兵力始终维持在三十万左右的根本原因,其它只能打着雇佣、帮助藩属国复国等等各种名义让藩属国出兵,用于维持地方、协防和运输补给等任务。

陆军装备比较简单,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花费也比一个装甲师都要多,但架不住陆军人多呀。从枪支到火炮,从汽车到装甲部队,每一样装备在前期研发投入也是很大的一笔资金。空军更是一个全新兵种。从装备到训练都需要用钱硬生生砸出来。可怜的国库无法应对经济和军事同时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资金的来源,只能以出口新式军火作为军事开支的重要补充。

同时。这也符合中国对外政治的需求。新式装备的出现,必然引得列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可以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获得一定的话语权,至少可以平等的和列强们讨论一些东南亚局部事务。正如当年德国刚统一时期,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将最新式的武器出口一样。中国也正在走着德国曾经走过的路,唯一不同的是,欧洲列强已经形成了平衡,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世界上殖民地已被瓜分一空,德国空有雄心却用武之地。

亚洲距离欧洲遥远。遥远的距离让列强们无力直接控制。而中国这个东亚几千年来的老大帝国,在这个时期依然对周边国家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这个时期正好是德国争求阳光下位置、美国争取欧洲列强平等地位的时候。他们的出现让列强们,短暂的将注意力移回欧洲而忽略了太平洋地区,这就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战败日本是重新确立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宣战西班牙与荷兰并最终获胜,其间还多次挑衅英法等国,而一向以仁义自居的中国让东南亚各国看到了摆脱洋人的希望。而这次对俄国的全面胜利则确立了中国对东南亚各国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新式武器的层出不穷,让中国在列强面前说话越来越有底气。

当一块比中国还要大的疆域合并入中国时,一个世界第一大领土大国出现了。如果算上倾向于中国的夏威夷和中国控制下南洋诸岛,那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海域大国。英国名义上是海域面积第一,控制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但在这些海域里,法、德、美、意、奥等国都有各自的军舰在航行中。就连印度洋上,中国在班达齐亚也驻有一支轻巡舰队在印度洋上打击海盗。但中国控制下的海域除南中国海的香港还有一支受中国威胁下的远东舰队外,其它的中国海域则完全由中国控制,这是本质的区别。

战胜俄国的中国其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在欧亚大陆的东面,列强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为所欲为了。中国,一个大国的架势已经摆在世人面前。曾经那套对洋人无往不利的哭穷手段,西方列强再不会相信了。他们会把你搁到放大镜下,仔细研究。研究中国为什么会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在一场战争之后变的如此强大?

“中国是战胜国,你们居然要求一个战胜国去向战败国进行和谈,帝国的脸面还要不要了?”面对前来调停中俄战事的各国公使。唐绍仪愤怒的拍着自己的脸颊一字一顿的说道:“要和谈可以,你们回去转告俄国。中国允许他们前来乞和。”

唐绍仪的一句话,彻底关闭了各国调停战事的可能。当这句话一字不差的印在报纸上后,全体国民顿时群起激昂。乞和呀,自汉唐之后的千年,朝廷什么时候如此公开要求异族乞和?

是的,中国要求俄国乞和。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哪怕不论他如何对内进行严密监管和欺骗性的宣传。对于唤醒民众、凝聚民心的效果远远不及一次对外战争的大捷有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国人几乎不提经济最繁荣、对外战争胜率最高的宋朝,就是因为整个两宋从来没有一次斩将杀王的大捷。汉唐雄风之所以千百年来传唱在这片土地上,就因为他们有一支敢于冲出中原大地,在遥远的异域他乡浴血奋战的军队。他们夺旗杀将,擒敌酋于陛前,他们用钢刀和利剑打出了民族的骄傲,他们用铁和血让世界俯首称臣。如今的中国再一次远征域外,这次打的更远,胜利更加恢宏。“王师所至。所向披靡。”成了百姓最扬眉吐气的一句话。

但同样是乞和这句话却深深的刺激到了欧洲列强,他们找到严复要求解释。他们没想到严复板着一张脸说道:“人可以不来,那就让尼古拉二世亲手写一封降表。以臣子礼请降。”

“陛下,贵国宰相和外长这是在藐视整个欧洲吗?”愤怒的公使们集体要求面见皇帝,要求皇帝做出解释,这些公使里也包括了德国公使。

他们有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欧洲各国的皇室都是亲眷。如果作为皇亲之一的尼古拉二世真写了这么一封,以臣子礼的请降书给中国皇室,那等于尼古拉二世就成了中华的臣子。对于欧洲皇室而言,尼古拉二世可以自裁可以战死,但绝对不能以臣子礼请降。因为欧洲皇室也会因为这份降表成为中国皇室名义上的附庸。这会使整个欧洲皇室蒙羞。

“朕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明一出场。就是不容质疑的口吻定了基调。如今有了中华皇帝的保证,各国公使可以静下心来听中华皇帝的详细解释。

“在古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开战,战败的一方君主都需要执臣子礼向战胜国君主上一道降表,以示尊重。我们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所以严相和唐外长才会说出这些话。当然,对于严相和唐外长不合时宜的言论,朕稍候会处罚他们。在此,朕向各国皇室至以最诚恳的道歉。”说完,李明右手横于胸前,长鞠而下。

各国公使相望一眼,纷纷点头表示接受。因为他们从中国皇帝的言行中,看到了中国对欧洲各国一如既往的尊重。现在他们可以安心品尝来自于中国皇室最顶极的美食,这是他们有生以来吃到过最美味的食物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