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林孝珏真的进宫了,她跟皇上谈话的内容没人知晓。
不过在她走后,皇上就让孙公公拟了旨意,再次召见傅山。
孙公公想了又想,感觉这旨意跟林孝珏跟皇上的谈话内容有关,他记在心里,然后派人去传旨。
傅山再次接到圣旨十分意外,因为世人都说皇上野蛮,带兵打仗他是好手,但是论度量,就有些小了,靖难时得罪他的文人全部杀光,有个姓方的读书人被杀了十族。
十族啊,行刑的官员掰着手指头也找不出那一族在哪里,后来明白了,就是只要跟他有关的都获罪,学生好友都连累其中。
可就是这样暴虐的一个皇帝,竟然对于他的拒绝不生气,还再次召见他。
傅山觉得最近生活在雾中,京城的一起经历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弟子们知道了消息纷纷来恭喜老师。
“先生,皇上如此海量,还要召见您叙话,那就是器重您啊,古有刘备三顾茅庐,咱们皇上虽然没有亲自前来,但这份心胸,也让人敬佩了。”
“是啊,都说皇上文治武功,是个圣君,如此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山西哪有这样的传闻。”
“也是有的。”不过山西的学者多追随先帝,所以对于别人给予皇上的赞美就听不进去,可那赞美也实在是有的。
听着学子们的议论纷纷,傅山忽的眯起了眼,他再次低头看着那圣旨,好像明白了什么。
皇上之所以对他这么有耐心,难道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吗?
很显然是的。
皇上对于傅山的宽容和厚爱,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每一个读书人的耳朵里。
尤其是年轻的读书人,他们以圣人之言为座右铭,用圣人的行为来鞭策自己,他们最是关注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呢。
傅山虽然不是圣人,但他是德高望重的人。
皇上能如此礼贤下士,岂不是读书人的福气?
反过来说,又是谁说的皇上杀人成性没有度量?
难道这不是?
如果不是傅山应该早被砍了头。
这样的赞美之言当然也瞒不过方家父子。
方家花厅,方景隆气急败坏的摔了一个茶杯:“宫里来人说,这件事又是小妖女鼓动的,不然凭着皇上的个性,早把人砍了,怎么可能还召见一次?这次傅山就算不答应当官,皇上礼贤下士的名声也有了,皇上缺的就是这个,既然得到就再也不会为难傅山了。”
也就不会迁怒于林孝珏。
而且根据宫里传出来的意思,皇上很有可能更加喜欢这个侄女。
方君候一脸肝气不舒的样子,脸色黑的的下人,他喃喃念道:“这死丫头比以前还会玩策略了。”
没有容忍的心胸,是想不出这么一举两得的点子的,傅山要清明,要节气,这样闹下去有了。
皇上要贤德之名,这样礼遇下去,也有了。
那最后失了爵位的,失去了皇上信任的,不只有他们方家了吗?
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