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上)
崇祯六年八月,山东,青州府,寿光县
“……轰!轰!轰!”
“……杀鞑子啊!”
伴随着火炮的轰鸣和震天的喊杀声,三万登州军从昌乐县一带杀入青州,第一个目标就是河西岸的寿光县。而面对着如此排山倒海一般的猛烈攻势,皇太极部署在青州前沿的少量清军一触即溃,土崩瓦解。在短短十日之内,清军就相继丢弃了寿光、临朐、乐安、广饶等县城,甚至青州府城也在抵抗了区区一日之后陷落。各路兵马不是在战败之后溃散投降,就是乱哄哄地朝着省府济南一路狂奔。
——在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出征南直隶之后,驻守在青州一带地区的清军,总共只有寥寥六七千人,基本都是以刚刚投降的原山东明军为主,迄今才剃头结辫不过两三个月,粮秣军饷也全靠就地劫掠和搜刮,无论是战斗的技巧还是对大清的忠心都没来得及培养起来,一旦面临强敌进攻,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正带着一千满洲旗兵和五千新近投降的明军,负责镇守济南城。之前辽东剧变的噩耗传来,已经让济南城中军心大乱。如今眼看着青州战场全线崩溃,而陈新的登州军还在继续向济南府迅速逼近,手底下兵微将寡的豪格不免心头打鼓,只得赶快向驻跸徐州的老爹皇太极告急求援。
而面对登州军在山东战场的猝然发力,原本就因为刚刚收到了辽东剧变的消息,一时间惊怒吐血、几欲晕厥的皇太极陛下,顿时更是措手不及、方寸大乱。无奈之下,这位刚刚登基没几天的“大清崇德皇帝”,只得下令召集八旗兵马,准备再一次御驾亲征,从徐州掉头北上,跟陈新大帅的登州军展开较量。
然而,很多人都对皇太极的前景不太看好——两个月之前,闻香教军队主力就是在大举南征扬州之时,被八旗兵从北面直插徐州爆了屁股,结果教主王可不得不率部仓促掉头救援老巢,然后被以逸待劳的清军一战打崩,从此灰飞烟灭。如今清军的处境,几乎就是之前闻香教的翻版,如何能让有识之士看好呢?
于是,刚刚插上了大清旗帜的淮南淮北各地,立刻就再一次开始骚动不安。许多刚刚在徐州参拜了大清皇帝的闻香教骨干和明朝官吏,在回到家乡之后立刻又摇身一变成了反清分子。从徐州到扬州的两淮之地,除了有八旗兵进驻的若干府县之外,其余较为偏僻的地方都是一片暗流涌动。但此时的皇太极已是焦头烂额,根本就无暇顾及这些琐事,光是为了集结北上救援山东的兵马和粮秣,就已经让他头疼不已。
此时的满清八旗,与其说是国家政权,倒不如说是一个军民合一的武装抢劫集团。其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是牛录,当时满洲八旗的每个牛录一般有三百名壮丁,平时三丁抽一,即抽一百个壮丁为兵。当兵的旗人叫做“披甲人”,暂不当兵的旗人叫做“余丁”或者“闲散”。就算是这些不当兵的“余丁”或者“闲散”,平日里也不事生产,全靠汉人供养,都是披甲上马就能战斗的准军事人员,事实上就是全民皆兵,很多情况下连满洲妇女都要接受军事训练。而在战时扩军之际,披甲人以外的女真壮丁经常也会被征发。
这样设计的社会结构,确实是把女真一族的战争潜力压榨到了极限,但因为八旗的总人口毕竟有限,所以即使如此穷兵黩武,清廷最多也只能凑出五万左右的八旗兵。此次征伐南直隶的时候,皇太极一共带了两万五千满洲兵,三千蒙军旗兵,还有少量辽东汉军,以及一万多刚刚收编的投降明军。再加上多尔衮从河南战场带过来的一万多人,合计总兵力五万余人。当然,这五万多人不可能都是战兵,而是还包括了杂役、民夫等一大堆辅兵。但对于刚刚进入中原不久的大清王朝来说,也已经堪称是倾国之兵了。
可问题是,在盘踞两淮的闻香教兵败投降之后,皇太极就把相当一部分兵力分散了出去,用于接收各个归顺大清的府县,顺便让这些大兵们劫掠乡镇,打草谷发财,作为之前战功的犒赏,这会儿早就各自走远了。如今突然要把他们再次收拢起来,顿时就是一片大乱。光是信使往来就花了不少时日,接下来还得筹备北上作战的军粮、军械、苦力和船只……等到皇太极把全军集结整编完毕,安排好留驻的兵马,然后沿着运河北上行军到山东的时候,都过去足足一个多月了。而这在古代军队之中已经算是难得的高效率。
※※※※※※※※※※※※※※※※※※※※※※※※※
非常幸运的是,当皇太极心急火燎带着三万多人仓促北上,从水陆两路赶回山东的时候,让这位大清皇帝松了一口气的是,济南城居然还没有被登州军攻陷,而是依旧飘扬着大清的旗帜!
但这并非是皇长子豪格的功劳。事实上,早在登州军刚刚逼近的时候,貌似骁勇实则胆怯的豪格,就借口要保障大运河的畅通,带着麾下的全部一千多八旗兵逃出济南,匆忙撤退到了西边的东昌府。
然而,尽管爱新觉罗家的主子已经临阵脱逃了,但清廷任命的济南知府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忠诚与勇气。此人先是将自己妻妾子女全部斩杀,曝尸于府衙门前,以示死战到底的决心,然后号召济南城内的士绅出粮出人,誓死抗击登州反贼,一时间居然得到了相当热烈的响应。接下来,知府衙门又组织书生在城内大肆散播谣言,说登州叛军杀人不眨眼,食人心、吃肚肺,很是蛊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城助守。
——执掌登州镇的陈新大帅,虽然没有打出镰刀铁锤图样的红旗,但其土地政策跟“我党”早期如出一辙,都是强行没收或赎买地主缙绅的田地,然后分配给士兵家属,从而建立许多个起名为屯堡的军属农场。目标是以此来笼络军心,用最快速度在登州营造出一批属于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同时也让登州镇在无形中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潜在来源,不著痕迹地瓦解了民间原有的组织动员力量,确保了大本营的稳固。
很显然,无论是征用还是赎买土地,都严重触动了天下缙绅地主的敏感神经,因为按照大明的规矩,向来都是只有他们可以巧夺豪取那些贫贱小民的土地,没有倒过来让卑贱武夫骑在头上的道理。于是,早在当年还打着大明官军的旗帜之时,陈新就开始不断地镇压和屠杀地主缙绅,同时也不断地被地主缙绅偷袭和刺杀。等到竖起反旗之后,陈新大帅搞土改的手腕更是变本加厉,既让许多贫无立锥之地的穷人分到了田地,成为了陈大帅的铁杆拥趸,也把胶东的地主缙绅杀得人头滚滚,彼此仇深似海,势不两立。
——虽然拥有强大生产力的穿越者,不是拿不出购买土地的钱款,但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土地的。须知在封建王朝时代,那些地主缙绅们轻松悠闲的生活,完全建立在佃农的痛苦上。而乡村地区的政治权力,也大都操纵在少数乡绅地主手中。而其地位和权力的基础就是大片的土地。
封建时代的地主缙绅固然颛臾顽固,但却对这一点看得相当清楚,自然是死死抱着土地不肯放手。因为一旦失去了土地,就会使地主失去了原来的权力根基,这玩意儿可是再多的金银财宝也买不来的!
反过来说,在陈新大帅眼中,既然无论是赎买还是没收,这些地主缙绅都不会乖乖就范,肯定要跳出来作乱,那么索性就省下这笔款子当军费,直接用子弹和马刀跟地主们说话吧!
既然历史上“弓马无双”的满洲八旗都能在北京周边搞跑马圈地,不但拿走了土地,还让原来的地主当农奴,那么战斗力更加强悍的近代化登州军,显然也能做到这样的事。反正这年头根本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的说法,不管屠城灭族什么的都是很正常的统治措施,只要尽情地杀杀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