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2 西邸惊变

3个月前 作者: 熏香如风

比起九品中正制的魏晋,汉家更崇尚自由之风。更显“家常”。

席间并无这许多仪式化的仪程。太后口出“赐酒”,便有宫中谒者,合力抬出一座座酒樽,依次为百官斟满耳杯。时下,青铜重器多已不用。正如“樽”的流行。显而易见,时下盛器,多是漆木质地。既美观又轻便。

陛下、皇后,王美人,蓟王与二位王侧妃,则由太官令亲自斟杯。

而后陛下捧杯离席,自跪殿前。蓟王及百官依次捧杯,列跪陛下身后。

太官令跪奏:“陛下、蓟王,与臣何进、董重等,奉觞再拜太后千万岁。”

“臣等,奉觞再拜太后千万岁!”百官齐声高唱。

四周钟鼓乐作,百官再拜。饮,又再拜。

太官令引陛下、蓟王,还本位。

长乐少府程璜高唱:“百官就席——”

群臣皆跪诺(跪地称喏),依次入席。

侍中、御史中丞、尚书令,各于殿上,上寿酒。奏“登歌乐升”,太官又行御酒。

上古时,“登”、“升”通用。故“登歌”又称“升歌”,乃礼乐文化之一种。约源自周时宗庙祭祀,亦用于乡饮酒礼、大射礼等。亦是时下朝廷祀典、朝会宴飨等仪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言之,乃是特定的礼乐仪式。

永安宫谒者,抬御酒自堂下拾级而上(注意走位),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坐前。乃行“百官酒(为百官斟酒)”。太乐令跪奏“登歌(固定伴奏曲)”,“三终乃降(奏毕三个乐章)”。

换言之。在“登歌”奏响的这段时间里,是与会人员的宴饮时间。奏毕三个乐章,宴饮结束。

接着,太官令跪请“具御饭(一起吃饭)”,(御饭)到阶,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官职,掌供奉皇帝膳食)持案并授持节,持节跪进御坐前(先给太后、陛下盛饭)。群臣就席。太乐令跪奏“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再给百官盛饭)。

和先前饮酒类似,吃饭也要伴奏。

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乐”。乐以次作(按照乐章,依次奏乐)。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众伎”。

酒足饭饱,再欣赏歌舞伎表演。

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

看完表演,退场曲响起。群臣再拜,依次出宫。

简言之。整个“上寿礼”,大约分四个仪式:祝寿、饮酒、用膳、歌舞表演。每个仪式,皆有固定的礼乐与之相配。礼乐即是仪轨,又用于分隔、计时。“登歌乐升”时,饮酒。“奏食举乐”时,用膳。“请进乐”时,“请以次进众伎”,欣赏歌舞伎表演。“请罢退”时,钟鼓作,群臣再拜而出。

看似严肃无趣,实则不然。

席间觥筹交错,便有朝中雅士长揖而出,引吭高歌。先敬太后,再敬陛下,三敬蓟王。隔席互饮,隔案对饮,皆是常态。并无半点拘束。只需不袒胸露背,衣衫不整,口出不敬之语,皆无伤大雅。

汉家便是如此。庙堂和江湖,相隔不过咫尺。

陛下喜食胡饼。窦太后特意准备。由长乐少府程璜,亲自承给陛下。

陛下又与皇后、王美人分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当真羡煞旁人。

群臣离席敬酒时。敬蓟王者,尤其多。不敢灌陛下。蓟王生性洒脱,百无禁忌。又有重名,正当适宜。

蓟王亦是来者不拒。喝了不少蓟国进贡的翠玉琼浆。

见蓟王千杯不醉。反倒是敬酒百官,脚步虚浮,摇晃归位。帘后窦太后亦不禁掩口。听闻翠玉琼浆,陛下连喝三杯,便长醉不醒。蓟王怕只多不少。果然有容乃大。

酒足饭饱,陛下起身罢筵。

不等太官令出声,先已察言观色的永乐少府程璜高声唱喝:“请罢退——”

这一声吆喝,悠远浑厚,中气十足。

群臣闻声落箸,离席再拜。鱼贯而出。

刘备亦与太后、陛下道别。在二妃的搀扶下登车。出上东门御道,入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洗漱更衣,大被同眠,温香软玉,一夜无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