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虑的就是,赵佶不想失去乔峰这个朋友,而乔峰又确确实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可被攻击的致命点。赵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假使乔峰的身世真的掩盖不住,真的又有那种要被诸多阴谋推向悲剧旧路的趋向,他也一定要改变一下这个脉络。诚然以乔峰的脾性而言,未必就肯托庇于赵佶羽翼之下苟全性命。不过赵佶也不是没有法子,索性直接以北冥神功抽干乔峰的内力,也要让他平平稳稳度过余生。
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是要事态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才准备的一个选择。赵佶也只是这样恶意一想,毕竟对乔峰而言,这样将他软禁一生,只怕比杀了他还要难受。不过这种想法却让赵佶多了几分底气,不再畏惧那正在酝酿或许即将要生的阴谋。
想通这一节后,赵佶对此也不再耿耿于怀,往后几天里心情都比较轻松,甚至参加了一次蔡京出面邀请的文臣聚会。官家如今身体好转,正准备要在西疆大展宏图伟业,心情也不再像年初那样敏感,赵佶也犯不着每天蹲在府里为难自己。哪怕表现得再淡泊,那个位子他终究势在必得,若真掩饰的太过火让人信以为真,只怕真就这么成真了。
蔡京是赵佶心目中日后必将大用的人选,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联系,对赵佶而言是没有多少坏处的。
与大理国成功的一番互动,给了朝堂上新党相公们以极大鼓舞,在面对边疆问题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赵佶并不担心大宋会因此进入一个穷兵黩武的状态,文弱百年,这种风格可不是一朝就能改弦易辙的。不过令赵佶颇感意外的是,他这一次跟着使团公费旅游一趟,反倒收获了不少的赞誉,乃至于渐渐有了“贤王”的称呼。
对此,赵佶也是颇感无奈。贤王再贤,比之昏君终究是差了一步。况且官家年富力强,不只对朝局励精图治,对于造人事业那也是干劲十足,乃至于宫中许多生有宜男之相的妃嫔都颇得宠幸。这种氛围下,赵佶这贤王之称,便显得尴尬起来。
对此,赵佶也没有太好的法子,左右嘴长在别人身上,他却管不住,颇享受到几分被捧杀的煎熬滋味。这种情况,若再一改以往自己的态度,以浪荡之态自污,非但不会有效果,只怕还会适得其反,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
不过,有一次进宫时在路上遇到蔡京,他随口的一句话却给了赵佶提醒:“王爷崇心慕道,可惜在这汴梁城里红尘繁华牵绊,只恐大道难期啊。”
赵佶仔细咂摸这话,确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留在汴梁城里,委实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他仔细思忖了一段时间,终于做了决定,不在汴梁城待着,进山修道观去。这意向流露出来,竟真得到官家的准许,且还比较热切的跟赵佶讨论一番要去哪里。
那些闻名遐迩的道家名山是不要想了,汴梁城附近四野一马平川,却也没有什么好去处。不过兄弟两个商议了许久,倒也真找到了一个好去处,汴梁往西三百里外的云台山,此山虽然不高,但却颇有些来历传承。黄帝时神仙宁封子相传就是在此山得道,晋时竹林七贤也在这山里聊天撒酒疯。决定了这个去处后,大家彼此都满意,官家甚至在内帑中拨出一万贯赏赐赵佶以修道观,可见确是龙心大悦。
确定了去处后,赵佶也没有急着即刻动身,要留在汴梁过了中秋才会动身。而且,丐帮的事情终究还要跟一跟。
全冠清前往洛阳处理流言之事,颇有几分雷厉风行的手段,旬日之间便将流言的扩散趋势完全控制起来。只是在追查源头的时候却生一些障碍,洛阳总舵接连数名新入帮的弟子横尸沟渠,令人益察觉到当中的阴谋味道。
至于乔峰,早在全冠清到达洛阳之前已经率领一批丐帮好手前往西夏。对此赵佶心中不无感动,也益想帮帮乔峰。他索性想了几桩比较难办的事情着人传去,先把乔峰拴在西夏灵州,希望自己这里能在乔峰回来之前梳理出一个脉络出来。
与此同时,八月十一这一天,马夫人那里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
——————————————————————
所谓脑补,应该就是主观不负责任的臆测,不过作为作者,肯定是要向读者负责的,不管怎样脑洞大开的臆测,总要遵循一个合理的前提。绞尽脑汁啊,另跟大家预定一下凌晨以后的推荐票。只要有票,节操什么的,跟面板大数据相比,那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