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樟看到郭拙诚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又说道:“主任,那个叫潘丽丽的女同志还用摄像机摄下了孟薇和她母亲刺绣的场面,也由她妈妈解释了有关刺绣的方法,你要不要看一下?我看很好的。()”
郭拙诚一愣,问道:“怎么看?放电影吗?”
叶樟说道:“不是,是录像机。只要把录像带放进录像机里,然后它就把图像从电视机里放出来。这套设备还是潘丽丽同志带过来的,说是美国最新生产的高档货。”
潘丽丽拿的是香港证件,用网络游戏集团公司管理人员的名义,加上她又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粤语更是非常娴熟,以至于叶樟认为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潘丽丽自然不解释说自己是越南人,那样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数的麻烦。
郭拙诚没想到现在琼海岛就有录像机了。对于磁带录像机,郭拙诚还是清楚的,因为滇南开发区就引进录像机技术的事情,郭拙诚的父亲郭知言曾经打电话征询过郭拙诚的意见。郭拙诚当时回答说让私营企业引进可以,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至少还有十几年的辉煌时期,但它远远比不上电脑的前途,滇南开发区不能因为它而影响了电脑的开发、生产。
后来确实有私营企业与美国接触商讨技术转让的问题,但目前应该只是处于商讨阶段,远未到达生产的程度。郭拙诚为此想提前开发出光盘、光驱,以比前世更快的速度取代磁带、录像机。只是因为他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暂时也没时间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没有动手,等将来自己的工作稳定下来,有空余时间后再向有关科研部门提出相关技术建议。
郭拙诚还知道磁带录像机是1928年10月一位名叫芬奇巴耶特的英国人申请的专利,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制成了一种电子录像机。它具有两个大磁带盘。磁带以每秒5米的惊人速度通过一个静止的录像磁头,但因为形体和结构十分笨拙而不实用。
1956年4月,美国的安潘克斯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录像机价值7.5万美元,体积却比一辆小汽车还要大。直到1969年录像机才开始真正进入实用阶段。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尼克松与当时的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经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美国的技术人员利用结构小巧的录像机录像了两大巨头唇枪舌剑的场面,并在电视台播放。
不过因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此时的录像机一时还没有进入商用。没有进入普通家庭,直到最近几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被广泛使用后,录像机的价格才降下来,体积也减少了。西方那些富裕家庭才开始购买,市场越来越大,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直到被光驱以及vcd、dvd等彻底驱逐。
“现在的录像机是什么样子?”郭拙诚心里一边想着,一边跟着叶樟走到了他的办公室。在叶樟的办公桌上,他看到了一个两尺长,足有半尺高的机器,旁边连接着一台黑白电视机。
郭拙诚差点失笑:好笨重的玩意,呵呵。
叶樟对录像机显然不太熟悉。他有点笨拙又很小心地将一盒录像带塞进机匣,双手将其轻轻地推进去之后,再谨慎地按下了播放键,然后再慌乱地将电视机旋钮打开。
一阵雪花点之后,黑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漂亮的孟薇和一个与孟薇相貌相似的女人,两人坐在一起正在专心致志地绣花。
接着,以学徒身份出镜的孟薇询问母亲有关刺绣的问题。同时一边按照母亲的指点不停着绣着。整个情景很温馨,很和谐,两个漂亮的女人加上漂亮的刺绣,给人一种恬美的感觉,看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显然,为了拍摄这段录像,潘丽丽和叶樟等人做了不少准备,用来刺绣的底布明显是进口来的高级货。绣线也很高档,甚至连周围的家具什么的都做了精心的调整,虽然不奢华但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所能拥有的,极富有民族特色。
画面上不时出现周围的幽幽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机灵的小鸟……,甚至还出现了两头长臂猿。它们伸出修长的双臂在森林人戏玩着、追逐着,随手摘下一支香蕉扔进嘴里……
郭拙诚一边看一边欣喜地说道:“叶主任。这录像录制的真不错啊。是你导演的吗?”
叶樟显然对“导演”这个词还不是很熟悉,但明白是什么意思,连忙说道:“我哪有这个本事?让我写写画画可以,拍摄这个还真不在行。这都是潘丽丽和她带来的一个人搞的,我们都是配合她们。里面孟薇她们说的话有一些台词是我写的,她们背下来再说出来。想不到孟薇这小姑娘记性很好,上千字的台词念几次就会了。你看,她比她妈妈可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