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朱士堰继位之前,其堂兄高密郡王就在山东多县大做营生,积累了很大一笔财富,只是说出去不太好听——多是些青楼雅苑、女色男风之所。
后来高密郡王寿终而薨,其长子镇国将军也嫌父亲这些家产有些俗,便开始改换方向,趁着大搞建设的浪潮集中家产在浮山府做起了正经实业。
三十年代初,镇国将军的小儿子迷上了开飞机,挑战长途飞行、挑战特技飞行、挑战竞速飞行……总之,满世界跑。
小儿子的妻子是来自加拿大的法裔工程师,她来浮山府旅行的时候二人机缘巧合认识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创办了一个作坊,用来定制各种各样的飞机,在那个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倒也不少见。
这个作坊在几年后逐渐扩大演化为玄鸟飞机公司,厂址位于浮山府,以设计制造竞速机和飞行表演机而闻名,近几年也捣鼓过一些奇怪的实验机。
迄今为止,“东方最快”的纪录保持者仍是玄鸟公司在去年制造的玄鸟六号——在6㎞高度飞出了707㎞/h的水平极速。
鉴于大明空军提出的要求太多——性能指标苛刻也就罢了,给定期限还那么短,太为难了,因此多架飞机企业都放弃竞标。
正当兵部决定把任务交给官营的上行飞行器公司时,玄鸟公司毛遂自荐的接下如此重任。
一月中旬此项目正式确立,设计小组夜以继日奋斗不止,气动外形、翼形、结构、仪表设备布局、武器配置、总体减阻等等设计工作仅耗时三个月就大致告成。
随后全尺寸木制模型制作完成,接受风洞实验之后又不断细化调整,五月上旬完工铝合金样机,再反复接受风洞实验,多次进行精修减阻。
六月下旬Sn-42原型机首次试飞,大获成功,在5㎞高度飞出了626㎞/h的水平极速。顺利降落之后,试飞员评价称:
「飞机爬升、俯冲、滚转能力都很出色,但不够灵活;操控感受比较“生硬”,失速前征兆不明显,不易改出;仪表布局简洁明了,很方便;发动机震动偏大,散热不良,驾驶舱里很热。」
另外让试飞员赞不绝口的是后向视野大为改善的新式座舱盖——参考自英制喷火战斗机的马科姆座舱盖。
原型机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毕竟是赶工的产物,不过好消息是没有重大缺陷。
战局吃紧,为保全更多久经沙场的老鸟飞行员,军器局匆匆将Sn-42定型为二式歼击机,并给予官方别称——山雀。
这是大明空军首次将驱逐机改称为歼击机,至于山雀之名虽不威武,但却形象表明了这型应急战斗机的特征。
成都立方发动机公司研发的雕十式双排十八缸星形发动机还存在一些可靠性问题尚待解决,不过目前没有余暇从容解决,只能边量产边改进了。二式歼击机尺寸很小,几乎是主流战斗机之中最迷你的,形似一根长着翅膀的短萝卜。
长、翼展、空重2960㎏,方形翼尖;使用一台初期版本的雕十式双排星发,标称功率2000匹马力,一级二速机械增压器,二速6㎞临界高度极速620㎞/h;由于功重比相当惊人,爬升至6㎞高度仅需短短6分8秒;比较坚固的结构也允许飞机达到至多760㎞/h的俯冲速度。
武器配置为四挺分布在左右机翼的14.4㎜航空机枪;飞行员座椅后方有12㎜厚度的表面渗碳硬化装甲钢板;因为体型太小油箱容量少,无副油箱时航程仅700㎞,相当之近。
综合来看山雀是一型完全为高烈度制空权争夺战而量身打造的战斗机,生存性优良,性能也还不错,然而严重腿短,不挂副油箱几乎没法正常作战。
利用缴获的P-51A和喷火MkV进行模拟空战,二式歼击机的表现差强人意,大明空军大喜过望,立刻下了6000架的订单。
山雀的关键在于它正常公平对战时可能打不过野马、海盗、喷火,但是至少可以保证有能力逃脱,不复以往打不过、跑不掉的窘境。
生存性不错有自身原因也有对手的缘故,由于美國军工部门在引进优秀的西斯帕诺航空机炮时瞎折腾——自作主张的修改了生产标准,导致前几批次的机炮几乎没法使用。
美军暂时拿不出可堪一用的20㎜航空机炮,而12.7㎜机枪虽然可靠,但用来对付明军飞机却是颇为吃力的。
由于在设计时融会贯通了德制战斗机的仪表设备布局,山雀简洁明了的驾驶舱饱受赞誉,人机功效提升是大明航空工业紧跟先进水平的一大步。
虽然一开始打算加强自动化程度,不过由于期限紧迫,为防止节外生枝,设计小组便沿用了已有的成熟设计。
八月初,试生产的几架山雀很快又接受了一线飞行员的试驾,他们最大的怨言在于发动机的漏油问题很严重,机油味道浓厚,而且驾驶舱内热到没法忍受,有人甚至几近中暑,只能打开座舱盖。
八月上旬的最后一天,接连三名王牌飞行员阵亡促使兵部批准了《对熟练飞官之轮替与教培办法草案》,正式施行。
这個规定要求总飞行时长达到350小时或任务时长达到80小时的老鸟们后送回本土,去航校和训练基地担任战术教官,言传身教向菜鸟们分享实战经验。
如此一方面保护这些珍贵的精英,另一方面还可以帮菜鸟们快速成长起来。
当然,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在用炮灰填线拖延时间,避免精英飞行员在飞机性能存在劣势的这个时间段大量损失。
随着这个规定施行,夏威夷航空消耗战的交换比进一步攀升。
靖和二年的战局格外紧迫,虽然少数人仍沉醉在过去几年取得的辉煌胜利中,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在恐怕需要转为战略防御并准备展开媾和谈判了。西线在春季攻势之后便再无动,南亚次大陆的高温十分折磨人,酷暑难耐,白天如果在太阳下开动坦克,要不了多久风冷汽油机就过热了。
英军和英印军尝试了一次无果而终的反击,明军第一三三步兵师和南军第十九步兵师双双被击退,不过好在友邻部队增援及时,没有大碍。
经过这两年的较量,盟军也逐渐摸清了对手的大致规律。
明军番號在一百以内的常备师都是不好招惹的,个个都久经沙场、狠辣老练,如无必要切莫去自找没趣。
明军番號大于一百的征召师相对来说更容易对付,喇叭喊话、空投传单之类的心理战具有不错成效。
安南陆军步兵师普遍较弱,技战术水平不高,军官与士兵的军事素质参差不齐,不过比较适应在复杂从林环境下作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他们的短板。
日本仆从军至多只以团(联队)为单位存在,是缺少重武器的轻步兵单位,相当死硬,擅长隐蔽伪装,经常对防线或阵地纵深遂行渗透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