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养父母是每个孩子的本分,但对于这分内的事,孩子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其实,不做令父母不高兴的事,知道父母的喜好并竭力满足,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做有损德行的事情,等等,都是孝养父母的体现。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并引导他去落实,这样一来,我们和孩子都会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身心的安宁。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孩子了解我们的“好恶”吗?面对我们的“好恶”,他都有什么反应?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有礼貌、爱学习,不希望他忤逆、乖张、不上进、调皮捣蛋。然而,我们是否如愿以偿了呢?
当今社会的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叛逆。什么是叛逆?就是孩子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反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希望他见到客人能打招呼,但是他却说:“我就是不打。”我们希望他少玩游戏,多看书,他就是和我们对着干;我们希望他能够做些家务,他就是懒得动弹;我们希望他静静听我们说话,但他却频频顶撞我们……
我们不禁感叹,现今的孩子都怎么了?
如果孩子从小学习《弟子规》,我们就不用这样发愁了。从现在开始学也不晚,学总比不学强。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教诲就是告诉孩子,对于父母想要的、喜欢的事物,做子女的一定要尽力满足;父母不喜欢的、讨厌的、厌恶的事情,孩子就要提起警觉,尽量不要去做,以免父母伤心难过。
按着这个标准,孩子会以叛逆为耻,因为叛逆会让父母伤心,是不孝的表现。
另外,孩子身上可能会有一些令我们讨厌的坏习惯、坏毛病,比如,不勤洗澡、爱扣鼻屎、不爱刷牙,随手乱扔垃圾、随便摆放衣物,站没站相、坐没坐姿;等等。如果孩子知道“亲所恶,谨为去”的话,他就会尽力把这些坏毛病、坏习惯去除,而不用我们再催促。
一个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抓紧时间写作业,功课完成得很好。亲戚问小女孩:“你怎么这么听话啊?”小女孩说:“因为《弟子规》中说了‘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希望我听话、懂事、好好学习,我就要努力做到。”
瞧,学过《弟子规》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懂事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只要我们对《弟子规》充满信心,并参照其中的教诲培养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会如此乖巧。
也就是说,今天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孩子不爱学习,在这句“亲所好,力为具”的教诲中会得到完全的解决。懂得这一点之后,孩子不用我们催促,就会自动自发地学习。
另外,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做人、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孩子会因懂得“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而努力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他自己的人生就会幸福,而我们也就安心了。
除了对孩子的期望,我们也有自己的喜好,那就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吧!
“亲所好”中的“好”不仅仅是指我们对孩子的期盼,也指我们自己的日常喜好,比如,我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品,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等等,这都属于“好”的范围。同理,我们不喜欢的食物、颜色等,可以被狭义地归纳到“恶”的范畴。
而当今社会,80%以上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喜好。连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能做到“力为具”、“谨为去”呢?当然,我们不能怪孩子,很多时候,这是因为我们过于关照他的喜好,却忘记告诉他我们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们平时要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我喜欢吃甜食,不喜欢吃辣椒。”“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西瓜,而不是猕猴桃。”“白色的衣服很适合我。”“我不喜欢摇滚乐,但喜欢听古筝曲。”“我很喜欢编织,唱歌倒不在行。”我们这样表达的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会知道我们的喜好是什么,对我们的关爱也就会更加到位。
当然,我们也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体贴父母。比如,请孩子帮我们倒杯最喜爱的绿茶,请孩子买一些我们喜欢的水果,等等。
不过,我们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也别忘记落实这句教诲。我们的榜样,加上对孩子的培养,孩子就会养成“力为具”的习惯。那时,我们便会为他的懂事而倍感欣慰。
“好”往往是指正面的喜好,要教孩子懂得灵活应用这句教导。
孩子落实这句教诲,绝不是生搬硬套的。如果父母有吸烟、酗酒、赌博等嗜好,孩子当然不能“力为具”,否则就是害父母。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随意满足他人的不良需求,既保护了自己,又不会危害他人。
而我们作为父母要知道,一家之主的嗜好往往会给家庭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比如,父母好赌或好色,孩子就会认为赌博和贪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渐渐地也会把父母的嗜好当成自己的嗜好,那么整个家庭发展的方向必然是衰败了!
所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往往出自没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也就是说其父母往往会有一些不良嗜好。因此,如果我们的喜好中有不健康的、负面的,请尽快去除,这样,我们和孩子的未来才有幸福可言。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让孩子知道,孝道的落实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不能随意损伤,这是落实孝道的开始。
我们做父母的人都深有体会,从怀孕起,我们就开始提心吊胆,除了希望宝宝四肢健全、身体健康之外,别无所求。当母亲承受着剧痛生下孩子的瞬间,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就会急切地问医生:“宝宝是不是健康?”养育孩子的过程更是让我们费尽心力,孩子稍有感冒发烧,我们就开始着急,想方设法地给他求医寻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若有伤痛,我们便会无比担心,真是应了这句“身有伤,贻亲忧”,孩子的身体一旦出现状况,最担忧的就是父母。
然而,孩子未必能够体会到我们的心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身有伤,贻亲忧”的道理讲给他听,让他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父母。
一位老师为了开启学生们的孝心,给学生们详细描述了母亲从怀孕到生产的身心状况,特别对母亲生产的艰辛作了描述。学生们听得汗毛直竖,明白了父母生养自己的不易,而且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之后,学生们都表示要爱惜身体,不让父母担忧。
是啊!如果孩子能够深入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这句教诲的含义,他便不但不会做出损伤身体的事情,还会为维护自己的健康做出努力。因为他知道,我们对他最基本的期盼就是健康和平安。
这句教诲不仅能鼓励孩子维护身体健康,更能引导他理智地面对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