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谈到教育时是这样说的:“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阿杜上哪个学校每一次都是服从自然选择,任何一次刻意择校都没有。
我始终坚信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述的观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正你把苞米种子撒到地里,无论你怎样下工夫,什么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你尽可能都用上,它不可能长出大米来的,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我还是希望孩子在内修上多下工夫,学校、老师、家长不是不起作用,肯定起作用,但是他们再起作用,孩子要是不学,你也没招。所以不要把学校想象得神乎其神。其实好的学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并不是学校好、老师水平高,最重要的是学苗好。不信?咱们把几个先天性脑瘫、痴呆儿送到清华大学让他们教四年看看?不用看,肯定出不来国家领导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要想方设法地择校,没什么大用,你把择校花的那些钱、那些精力都用在孩子的内修上,想想怎么样才能给孩子增加点动力,让孩子有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阿杜一次也没有择校,分配到哪就上哪。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考高中的时候考得不是很好,被分配到一个很不理想的高中,孩子很不爽,家长也很不爽。看着同学一个一个地考上了有名的高中,无奈之下,他只好托朋友,花了不少钱把孩子送到了一个有名的高中。可是,孩子上学不久,不爽的事情又来了,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因为高中是按学习成绩分配学校的,你的分数不够那个学校,那说明你的学习成绩也没达到那个学校的水平,你的学习比不上那些考上的同学,而老师讲课肯定是按着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安排进度和难度的,不可能按着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安排进度和难度,孩子甚至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在了学习上,但就是跟不上大家,你说这不是遭罪吗?这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更烦心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的孩子都特别现实,班级里那些好学生人家都不愿意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交往,嫌麻烦。学习不好的同学经常要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谁与学习不好的同学交往多了,谁在他们身上耽误的时间和精力就多。另外,学习不好的那些学生太八卦,小道消息、八卦新闻满天飞,影响大家的情绪,也影响大家的团结。所以,人家学习好的同学特别不愿意和学习不好的同学交往。最后只好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交往,久而久之,学习不好的几个同学成了要好的朋友,学习不用心,专门在八卦上用心,学习每况愈下。学习不好,老师自然对他们也失去了信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于是孩子自己苦恼,家长闹心,老师也无奈,每次成绩一出来,这孩子总是殿后。恶性循环,最后这孩子一点学习劲头都没有了,成绩能提高吗?能考上好学校吗?
还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学习情况也不是很好,被分配到一个很不起眼的高中。但是这孩子比较有头脑,本来这个朋友也想通过亲朋好友帮忙给孩子换一所学校,人家孩子说了:“我在现在这个学校成绩还算好的了,到了那些名校、重点学校,我这成绩只能在后面打狼,哪个老师能理咱们?但是在现在这个学校,我自己再下点工夫,老师再关照一下,说不定还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呢。”
后来,真的像孩子自己说的一样。孩子懂事了,开始下工夫学习了,加上他的成绩在这个学校还算好的,老师也特别关注,孩子的名次在班级和年级里也始终排在前头,学习热情非常高。高考结果公布之后,这孩子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而那个择校的学生最后却只上了一个三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