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335章

2023-10-01 作者: 阿楚是我哥

一直以来,时尚萃成立后,对淘货网不少做法都有借鉴甚至模仿;时尚萃主要商家也是从淘货网挖过来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淘货网前四五年对市场的耕耘,让更多人习惯了网购这一种消费模式,时尚萃进入这个市场的难度才少了许多。可以说,一直以来时尚萃都是在搭淘货网发展的便车。

当初,他们挖角淘货网商家时,那种感觉真的不知道有多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陈楚笑道:“这就当是我们作为后来者的补课吧。”

作为追赶者,时尚萃肯定要比淘货网做出更多的工作。

陈楚对于这一点倒是看得很开。

现在,在国内服饰线上市场份额占占有率方面,时尚萃的市场份额大约是淘货网的百分之三;这个比值,陈楚有信心在年未时,提高到百分之六甚至百分之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陈楚线下配套市场培养的商家中,有百分之二十倒向时尚萃,那他启动这个项目就算不了吃亏。

建设时尚萃,本来就应该从吸纳消费者和吸引商家这二个维度同时入手。

“我明白……楚哥,你还是想想如何招徕商家入驻吧。”冯希凡道。

作为行业人员,冯希凡由不得惊叹陈楚这次行动是个大手笔。

如果真的按陈楚预期完成这个项目,那在大水镇和附近区域将会聚合起十万相关从业者。

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如果这个计划真的成功……除了与电商直接相关的从业者,像配套物流从业人员、供应商品厂家,以及为上述人员服务的服务行业(如饭店、娱乐场所)等从业人员,都将会是个不小的数量。这个项目将会引起十几万的人员流动,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了,要知道,到目前为此,楚语服饰在全国各地员工的人数,仅仅只有八千多人罢了!

这个,也是冯希凡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他们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或者将会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

“我会想办法引进商家的。”陈楚道。

冯希凡看着陈楚的眼光,隐隐有着几分不自信。

他想到前几天才看到的“鬼城”之类的新闻报道。要是这个项目失败的话……大水镇说不定真的成为一个鬼城吧?

“楚哥你放心吧。”冯希凡笑道:“要是你招不到人的话,我们就把楚语服饰和其他几个品牌的网络销售中心搬到这里!”

陈楚抬头看一眼冯希凡,一眼就看出冯希凡的心思。

这小子对他就这么没有信心吗?

他笑着道:“冯希凡,你还真的以为我招不到那么多人吗?你放心吧,就等着看我如何把这一带用人给填满。”

冯希凡哈哈笑道:“我看着呢。”

——分界线——

进入五月份,吴天成和陈楚的联系多了起来。

刚过完五一长假,吴天成、陈楚和当地镇政府头目就吃过一顿饭。第二天,陈楚和吴天成更是拜访当地镇政府几位领导,密谈了半天时间。

晚上,冯希凡打电话给陈楚的时候,也有提到过项目进展情况。

事实上,当地政府十分乐意启动这个项目。不过作为基础政府,当地政府话语权到底还是太小了,想要启动这个项目,还要等到上级好几个部门批复……

陈楚的电话中提到,现在国家正在上马不少项目,某些建设项目审批比起前二年要容易不少,如无意外这个项目应该可以通过上级批准。

不过。

陈楚很快地又提到,虽然他坚持在最短时间开工,但当地政府头目却告知没有二个月时间,相关批文很难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陈楚只能继续等待。

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项目在七月份就可以开工了。

不过,当地政府土地储备只够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开发,如果想要进行第三期开发就要征地才可行。

“真是麻烦……”听陈楚说完,冯希凡感叹道。

俩人又聊一些其他事,陈楚才挂掉电话。

挂掉电话后。

陈楚坐回到沙发上,却是想到招商引资问题。

开发一个批发场子,当然不是把批发场建筑建起来就了事,更重要的还是招商引资……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批发场内的档口租出来或者卖出去。

珠三角是羊城最大的轻工业生产基地,而羊城则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这座有着过千万户籍人口和近千万流动人口的城市里,起码有五十万人从事于各种各类的批发行当。五金、服饰、皮具、小家电……这里的批发市场多如牛毛。在这些批发市场中,每个批发市场都有数量从一百到几千不等的批发档口,每一年,批发场开发商从档口收取的租金是个天文数字。就像是不少零售档主们抱怨他们纯收入当中较大一部分要支付租金一样,在陈楚接触到的不少批发档主,也向陈楚吐苦水他们就是帮租主打工。

在这些批发市场中,不少档口的租主往往不是批发市场开发商或者物业管理处,而是某些炒铺者。

“一铺养三代,一代更比一代富”、“一代购铺,胜过三代藏金”这二句店铺开发商常用的广告语虽然有点夸张。但实际上,的确有不少人是通过投资店铺而发家致富的。

羊城服饰批发市场就不乏这样例子。据陈楚曾经接触过的某位档口老板曾经有所感叹,他手头上虽然有一家几十人工厂,但产生的利润还不如他的三家铺头收取的租金。

事实上,就像浙省南部温城人喜欢到全国各地炒房一样,在羊城的铺租市场上也有专门的地域性抱团的炒铺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珠三角地区作为先开放地区经济发展极其迅速,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快速崛起。那时,不少嗅觉灵敏的人已经洞察到店铺投资的商机,在批发场快速发展的八十年代未和九十年代,这些投资者手上屯积有不少店铺,以铺养铺不少人活得极为滋润。在那些年头,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店铺价格也在不断升值,一些原本不值钱的铺子,平均月租成本可能只要一二千块的,转租出去租金价格就超过一万元。

这些炒铺者往往以乡邻或者血缘作为纽带关系,相互间紧密团结。比如说,在羊城批发市场上较为有名海州人,在改革开放初就以“老乡”作为纽带,组织施工队到快速发展的羊城奋斗;在传帮带之下,海州施工队在羊城各大工地势力不断地壮大。后来,其他地方施工队进入到羊城后,海州人在施工领域的影响力才不断变小,等到其地地方施工队成立建筑公司或者房地产公司时,海州人却没有赶上这一股潮流,或者说,他们没有资格进入这场盛会分一杯羹;但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者们,海州人却凭借着自已行业经验,在店铺投资方面在羊城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

海州人……现在会不会是他潜在客户群体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