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四十六章: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2023-10-01 作者: 老卒

第四十六章: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崇祯九年二月的这次饥荒,让已经遍地白烟的山西,再次雪上加霜。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待树皮,草叶食尽后,乃人相食。灾情如火,迅速蔓延整个山西,及至河南南阳也造了大灾。时任山西巡抚的吴甡偕同大同巡抚叶廷桂一起上奏朝廷,恳请拨粮救灾,崇祯帝乃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崇祯帝此举亦是杯水车薪。时官吏贪墨横行,层层盘剥下来,落到灾民手上的寥寥无几,加上灾民势大,官员无心救灾,导致灾情如星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山西。

……

大同巡抚衙门。

大同巡抚,全称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

从高大的辕门往里望去,是一根高大的旗杆,再往前,便是偌大的中门。从里面遥遥透出的灯火一直亮到大门外,亮到门楣上那块红底金字的大匾:山西巡抚署。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九脊,翘角飞檐。

由于山西各处灾荒甚大,大同巡抚叶廷桂连夜急招大同府的藩、臬、司、道衙门一律与会,商议赈灾一事。

巡抚衙门内,大堂左右两排案桌,坐满了红袍紫袍。由于等的太久,与坐的有些人神色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有两个同案的官员拿出官窑细瓷的鸡缸杯,品头论足,一副行家的嘴脸,还有一些官员。桌案上铺陈这一张昆曲谱,双眼微眯,用手指轻轻敲击案面,轻声哼唱道。

这巡抚大堂,原本是巡抚叶廷桂处理政务的地方。如今倒成了堂会,鉴赏古玩之所,朔平知府王建德看的是怒火中烧。

王建德,刚直耿介之士,原山西大同府知府,后因开罪上司。造排挤到朔平府任知府。

今年二月的灾民骚动,已经遍布山西全省,尤以朔平府最为严重,朔平府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灾民涌进,聚集在州城附近。乞食活命。却被各地的防守官拒之门外,无处可去的灾民们,加上许久没有进食,无力的倒在各地州城门前,加上北地冷寒,灾民冻死,饿死者甚多。

本来,明朝时。地方就设有粥厂,赈济灾民。粥厂原本是仁政,但传到明末时俨然已经失去了本意。朝廷抚恤不足,豪绅大户多为冷血,非但没有赈灾救济者,更有暗中买卖妇女,儿童者。

要说这朔平府内,粮商大户也是有数十个。但是面对灾荒,他们露出商人本性。趁机抬高米价,谋求暴利。王建德虽然身为朔平之主。但辖内粮户多有省内或者朝中背景,轻易牵扯不得,自从有了上次教训之后,王建德行事顾虑很多。

官商勾结,自古如此。王建德的满腔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这也让他对官场的官商勾结,冷血,心灰意冷。无奈之下,他在城内四处奔走,呼吁商户在城外开设粥厂,赈济灾民,不过响应者寥寥。灾民蜂拥进入州城,得不到周济,每天冻死饿死不知凡几。

今闻巡抚叶廷桂相招,商讨赈灾之事,这又让他对赈灾一事多少升起了点希望,无奈进入大堂片刻的时间,却看到眼前这般景象,如何让他不怒。

王建德出朔平府时,州城外的沧头河面上到处都是浮尸,就连道路两边也多有横尸。出于人道怜悯,王建德让官府把收拢尸体,埋葬。却听闻埋一尸,需要花费银钱数十文,这个消息让王建德心惊之余又痛心不已,王建德又是一阵无力的悲叹。朔平府无力掩埋这些灾民的尸首,只有任他们漂浮在沧头河上,任凭苍鹰,乌鸦啄食。虽然现在天气寒冷,暂时不会爆发瘟疫,但是长久漂浮,定然会影响,污染苍头河……

官府无力埋葬冻而死的尸首,只能任其漂浮。但在座的这些官员大都是千顷之家,家境殷实,尤其是那几个把玩古玩的官员,可都是权倾一方,家财万贯。若是能出资一二,朔州又怎会有此事发生。

外有饥饿冻死枯骨,内中朱门豪奢*,此刻看着这群大明的官员,王建德的内心中不由生出一股厌恶,从小深受儒家思想: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熏陶的他,对于这群吃着领着君父的俸禄,却不能为君父分忧的所谓臣子,王建德出离的愤怒了。

他勃然起身,怒发冲冠,怒指那几个把玩古玩的,唱着昆曲的,‘你们有点为官的样子好不好,这里可不是古玩,唱堂会的地方。‘

听了他的话,那几个把玩瓷古玩的官员,收敛了许多,那哼着昆曲的,也把曲谱收了起来。那些被王建德呵斥过的官员们,眼神中闪过一丝怒意,不过久在官场,大都城府极深,尤其是王建德此人,喜爱钻牛角尖,不知变通认死理,整个大明朝中王建德最崇拜的就是海瑞,因此他平日的官风如何,有此也能看出。这些官员可不想自己平白几句口舌得罪了这位爱钻牛角尖的大爷,要是他上书到崇祯那,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他们很快就把那份不快给掩饰过去,坐在案前,眼观鼻,鼻观心。

顿时,嚷闹的大堂,一下子又沉寂下来。

不知为何,王建德看着这群人做作的样子,总觉得浑身不舒服,胸口更是被堵上一般。几次都想离开堂内,可是巡抚叶廷桂没来,赈灾事情还没着落,他也只好强压下心中的不耐,煎熬般的等待。

幸好,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就听得堂内有人高喝:‘巡抚大人到。‘

堂内官员纷纷起身。

少顷,只见巡抚大堂右侧走出一人,年近五旬,却是相貌堂堂,一副儒雅风范。走起路来极有风姿,顾盼间不怒自威,气场十足。他就是大同巡抚叶廷桂。

叶廷桂,字青菜,号番实。河南省归德府商邱县人。万历四十年中举人,天启二年中进士。叶廷桂年少时就显出他文武大略,喜谈兵,有胆识。崇祯三年时,为陕西巡抚练国事所赏识,由陕西督粮道调升关内道特敕监军。参与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军。崇祯八年,迁山西按察使,上任两月,清积案300余例,山西巡抚吴甡称他是‘霹雳手‘。接着他升任右佥都御史。以副都御史衔,任大同巡抚,总管大同诸军政……总体来说,叶廷桂算是一个良臣,一个肯实心办事的人。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救济灾民需要的是米粮,没有米粮。一切都是空谈。叶廷桂在多方活动之下,却也只筹的一千石粮米,无奈之下的他。把目光掉转在大同府各处的在任官身上。

要知道,这些个官员,家家都有良田千顷。若是能从他们愿意献出一部分粮米救济灾民,山西这次旱灾狂潮定能自解。

看着下首处身着紫袍,红袍的这些人,叶廷桂心中隐有期待。

叶廷桂来到巡抚案前。缓缓坐下。原本儒雅的面庞,此刻却带有些愁容。眉头更是深锁,看来灾民之事没少让他忧心。

‘卑职等见过中丞大人。‘

中丞是明清时代封疆大吏(巡抚)用的称谓。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一类。

满堂官员纷纷向叶桂庭见礼道。叶廷桂神色稍缓,语气柔和道:‘诸位请坐。‘

见诸位官员坐下后,叶廷桂难掩神色间的疲惫,轻声说道:‘议事吧。‘

叶廷桂开口了,目光徐徐扫向底下的官员,但凡迎上叶廷桂目光的官员,皆是下意识的直了直身子,耳朵竖了起来。

‘事情相信诸位都已知晓,本院就不在赘述。皇上悲天悯人,体察臣民,山西大旱,特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然饥民势大,朝廷的救济也只能管得了一时,灾民势大,本院也想听听诸位大人对于此次灾旱有何看法。‘

大堂更寂静了。

叶廷桂满怀期待的搜寻堂内,希冀在坐的官员们能说些什么,但在座官员放佛早就知晓一般,眼观鼻,鼻观心,竟无一人愿意开口。

良久,见无一人要起身答话,叶廷桂无奈的叹了叹口气。心中闪过一丝恼怒。

这就是大明的官员,尤其是刚刚那个把玩瓷器的,他家中有着千亩良田,府库充盈,可谓有万石的粮食,在座的每一个,在大同各处也都经营多年,私产颇丰,可真到了用得着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龟缩的如孙子。

“既然诸位大人谦让,那本院就来问问诸位大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