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察哈尔部和大明以后就是一家人,察哈尔部有些人愿意加入董策的麾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人家可是自己努力换来的,不是********来的。
这些人落到董策手里,增强董策的实力,刘若宰乐见其成。因为在他看来,大明朝这些武将中,论练兵,比董策更好的只怕还没几个。这些人在董策手中,才能最大的发挥作用,战斗力被发挥的最好。这倒不是董策才能就多么高绝,他用的那套练兵的法子其实别人也不是不动,毕竟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直接在大埠的书坊里就能买到。只是董策严格的执行条件,给士卒们优厚的待遇丰富的营养和严酷的训练,以及精良的装备。夜以继日的苦练,终于能做到令行禁止,一声令下,悍不畏死,奋勇而战。
在明朝末年,一支军队如果能做到令行禁止,那就算得上是良军了。而如果同时还装备精良,悍不畏死,那就是绝对的强军。只要是这支军队的指挥者有着中上之姿,那这支军队不所向无敌,至少也会罕逢敌手。
当然,人数不能太少了。
你若是三五百人碰上建奴的几千马甲,几百巴牙喇兵,那么便是再精悍也没什么用。
对于董策这方面的能力,刘若宰是完全认同的。
而且,他还有着更深的谋划。当初在给朝廷上疏请求招降察哈尔部的时候,就已经写到了,要招募察哈尔部精锐入大明军中,增强大明军中的骑兵力量。这个事儿,朝廷还没明确回复,他大致也猜得到朝廷和皇帝的想法:大概是因为觉得无法掌握这些察哈尔部军兵,生怕他们进了军中之后出什么乱子,便把这事儿给搁置了下来。以大明朝惶惶末日下这官僚机构现在的办事效率,这事儿一搁置下来,有可能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现在董策麾下先要有一批察哈尔骑兵了,刘若宰的想法是,看看效果如何。效果好的话,就把这个当成一个成功的案例,拿去朝廷中项。有这事实摆在眼前,朝廷中反对的意见就会很多。
所以,董策跟他原原本本的了这件事之后,他并没有怪罪董策,反而是默许他过来。
又往前走了一段,董策等人已经能够看到在远方的草原上,出现了一片片白色的蒙古包,在蒙古包周围,还有放牧着牛羊的牧民。想来,那里便是苏泰太后的部族所在第,苏泰太后出身颇为显赫,乃是叶赫部台吉之女。本身她嫁给林丹汗的时候,就带了一些部族百姓,而后林丹汗颇为宠爱与她,再加上她生下额哲,林丹汗又是给了她许多的丁口。现在在察哈尔部中,苏泰太后手底下这些人,也算得上是一股相当之强大的力量。
实话,额哲能够支撑到现在,还没有被囊囊太后给拿下来,苏泰太后自身的实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有苏泰太后在,有她手下这几千族民在,额哲的地位就相对稳固。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情况,等察哈尔部归顺大明之后,就将展开和大明的通商,而囊囊太后毫无疑问将会把持此事。通过和大明的通商,囊囊太后能够不断壮大自己的部族和势力,一儿一儿的消磨苏泰太后及其他福晋和贵人的势力,而什么时候苏泰太后本身的实力超越其他人总和了,便是她废掉额哲之时。
这一,董策和苏泰太后都看得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