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百十二章,惊天喜讯

2023-10-03 作者: 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列宁后来在电报中,对于远东共和国的构想进行了一些质疑,但是,对新军和俄国沙皇政府签定的表示理解。中国新军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对四面的敌人同时开战,列宁也很自信地表示,在这三年时间里,俄国人民革命军,哦,即将是俄罗斯民族军了,他们一定会抓住机遇,加紧训练和思想的改造,争取进一步提高素质。

栗云龙向列宁保证,中国新军将象任何一支自己的师团一样来供给俄国革命军,无论武器弹药还是粮食衣服。

栗云龙也不得不佩服。还是列宁的水平高,稍一点拨就知道了问题的关键。还马上就敏锐地感到,栗云龙的远东共和国的建议很有创新意义。他将认真地思考。

于是,这一场新军内部的矛盾和烟火就顿时烟消云散,尘埃洛定。

于是,中国军队频频调动,调整驻扎地,在黑龙江以北一部分俄罗斯的领土内,驻扎了约一个骑兵团,做为象征性的占领,以为督促赔款的依据,其余大部分,都回调奉天城,就连列宁和托洛茨基的俄国民族军,也调集大部分回来。六个小型的师团中,留下三个,分别驻扎于庙街往南的若干城镇。另三个师团则跟随主力南撤。

经过两个月的调集,这些部队才逐渐到位,分布在整个辽宁省的中部,东部一带,形成了主力部队汇聚的局面。就连调集到吉林省一带整顿的第三军大部,也奉命调回。

在部队的驻扎地位置上,中国新军有了一个强烈的预感,和日本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就在中俄两国大战于远东濒海地区的时候,日本军队再次向朝鲜半岛调集,国内的部队也开始大量整编,作出了和中国军队作战,配合俄罗斯军队的态势,以栗云龙的感觉,只要战争持续下去,日本人就会象疯狗一样地扑上来,汪汪汪乱咬一气。幸好,远东战役迅速结束,才没有出现日俄合流的危机。不过,日本对中国新军的敌意和颠覆企图一直尖锐地存在。在亚洲地区,还没有哪两个国家如此地争分夺秒,针锋相对,时代还处于丛林法则的统治时期,必须以武力而不是道德感化。霸权主义靠的血淋淋的铁和血的战争来实现,尊严是拳头上的伤疤来获得的。

新军加紧了训练,补充人员,统一再规划,然后,调整了部署。

以龙飞为黑龙江省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负责北线的全部防务。包括对俄国沙皇政府的交涉,边境地区的界限划分,以及对俄国民族军的统辖。龙飞为黑龙江军区的司令员,级别和军衔确定为中将。部下有正规军队一个旅团,骑兵两个团,警备军和地方杂牌保安力量总计为十三个团,两万八千人,如果加上俄国民族军,则有近六万人。

事实上,龙飞担负的防御管辖任务极为重大,黑龙江省的地域之光,已经是人所共知,现在又加上了恢复的外兴安岭以南直到海参崴的地区,面积之广大,是非常罕见的。所以,这样的兵力绝对不足。在这一地带,有无数的俄罗斯残余部队在流窜,一些土匪,纷纷扬扬的俄罗斯逃难者,还有中国的土匪,一些其他不安定分子。要是面临俄罗斯沙皇政府的突然进攻,或者日本人对海参崴的偷袭,都将无法应对。

不过,这里显然不是重点,就是捉襟见肘也不影响栗云龙的决心。只是考虑到对日海军舰队的作战问题,才将一个旅团的正规军队独立出来,进驻海参崴以及阿尔乔姆附近,以为陆基兵力,配合海军。

这样,北线的部队,成为龙飞集团,拥有了六万五千以上。

在黑龙江省北面,俄罗斯的远东军区撤消,将所有的正规部队向北部撤离三百公里,并且,在乌拉尔山脉以东,不得拥有超过五万以上的守备部队。居民自卫武装人员也不得超过五万,以显示对于中俄友好和平的决心。这是条约里确定好的,谅俄国不敢破坏,中国军队的单薄也是相应措施,以龙飞的语言天赋来承担对俄交涉,是恰当的。

以吉林图门城为核心的吉林地区,成立了吉林军区,以第三军的全部来驻防,三个师团的重兵,总数在补充以后,达到了十万人以上,这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因为,距离海参崴极近,可以随时随地支援之,同时,就一图门江之隔,紧紧地挨着朝鲜半岛,一旦韩国有什么异动,则这一只拳头打出去,非常了得,自朝鲜半岛的西北地区捅进去,沿着日本海的西岸,直到东朝鲜湾,千里海岸,数日可达。这里出击韩国,居高临下。态势非常好。如果真的沿着海岸线猛进,则清津,咸兴,元山,一帆风顺,横扫韩国的东北部高原平原地带,直抵韩国北部沿海的太白山脉,更能沿着临津江或者汉江,直扑汉城。比起鸭绿江丹东一路的进军,地势更好,更方便。

奉天城周围为核心,建立了辽宁军区,虽然基本上是以省区为名称的,但是,军区的防御和重点很不相同。辽宁军区以第一军和第二军大部为主,包括五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势力非常雄厚,以一字长蛇阵驻守在奉天东西两侧,可以直面东部韩国问题,接应孙武师团,也可以向西南地区迎接天津,北京满清政府的军队进犯。

孙武师团,为独立的朝鲜镇守军。孙武师团长本人,被任命为朝鲜镇守使。负责督促韩国人交纳赔款物资等,直到一切赔款结束才完成使命。

栗云龙亲自担任辽宁省的军区长官,不过师团的编制大多维持原状,主要的任务是补充人员。更新装备。

一听说新军招集新兵,就有很多人踊跃报名参加,甚至出现了托关系走后门,花费不菲的金钱来拥挤的现象,将各地的招兵站军官们乐得笑歪了嘴。因为新军实行公开的对外劫掠制度,所有的参战官兵都会根据战斗的表现进行分红。当兵能发财,还能发大财,通过探亲访友的新军官兵传播到了满洲各地,于是,引起了人们的一阵阵惊叹声。羡慕的眼光在官兵们的身上乱转,人们的思想观念迅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现在则反过来了。另外,新军在经济建设上对民生的反哺也做出了不少实在的措施,从韩国和俄罗斯掠夺的大量物资,一部分集中使用于矿山,兵工厂,国家行政机关,还有许多分配给各官兵,让其家属代领。还将大量的剩余物资按人头分配居民,使他们得到了实惠,另外,也宣布,将韩国和俄罗斯的一部分赔款,用于补助群众生活困难的救济。这些,都使群众看到了中国新军的威力和利益团体的性质。

新军一连串的对外战争的胜利,大长了民族志气,这才是最根本的受到人民群众追捧的原因。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能不说,新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广而言之的宣传,反复强调,在思想上将人们同化于一个思维的模式之中,在那个年代,是必要的。

一切都渐渐转入正规,中国新军在它诞生的第三年,迎接到了清凉的秋天,这时,它已经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朝气蓬勃,茁壮成长。

这一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喜讯频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