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正规的中学毕业生很少,今年是第二批。△↗頂頂點說,..渤海因为扩张引起的人才匮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就是没有考上学院深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被实习所在地要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这个时代已经被当成成年人用,高继冲自己看着也是心疼。
不过这种匮乏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因为高继冲自己造成的,因为他的执政理念与其它人差异太大,他对老百姓,对基层太重视。不仅仅是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政府也必须把对老百姓的服务延伸下去。这需要大量的政府政府公务人员。监察、运输、税务、各专业司局的站所等等。而不是派一个县官,负责断案收税当官老爷,就完成了对地方的控制。如果是那样,监察司一个司拥有的人才就足以统治全国了。毕竟各国尖的年轻人才差不多都到了渤海。
吴夏他们对渤海王的矛盾心情有时候也很难理解。高继冲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到了中学必须下基层锻炼,甚至蒙学的教学也要有野外个到基层的课程。另一方面有极力推迟学生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认为学生们太了,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要知道渤海这还是好的,在其他地方,十四五岁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亲,有些孩子都有了。而渤海的孩子十四五岁有相亲的,有自己找对象的。但是很少有成亲的。
高继冲限制人口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宣传优生优育,劝人少生一,把孩子养好,可是他又抱怨人才太少。甚至人口太少。就是渤海现在,也是林场,牧场,保护区占绝大多数,有人的农庄很少,几乎看不到人烟。但是这是您制定的规划好吗?实行精耕细作之后。农庄面积和家庭与人口紧密相连,大多数家庭的农耕面积都缩了。以至于整个渤海人口从五六十万到现在的接近三百万人。算上东丹和辽河平原新开垦的农田面积,实际农垦面积也并没有想象的增加那么多。加上为了管理和防御的需要,这些农垦人口都集中在河谷和平原之上。其它地方除了管理员,您当然看不到什么人。
所以高继冲现在就是一个矛盾体,吴夏等人还指望王婉容劝一下,没想到王妃在王爷面前,就算是打了七岁,仍然是没有原则地顺着王爷的意思。所以最后大家也不再指望有什么改变。毕竟高继冲的这些怨念,其出发都是好的。
所以对于现在各家争抢学生的事情,吴夏等人不仅不制止,反而推波助澜,看着高继冲为难的样子,他们乐得不行。
其实学院的考核分数标准挺高的,成绩够上学院的学生本来就不算多,结果大部分被急疯了的政务学院和师范学院抢跑了。他们是学院。实际上也都是被政府征用,政府到处都缺人。他们只能边干边学。医学院和工学院一看不对,也去抢,不过他们要求要严格一些,吃相还不算难看。
所以只能科学院的那帮人太迟钝。吴夏等人看得还很乐呵,高继冲责怪他为什么不找主官教育的老婆钱湄平衡一。吴夏:“这真不能平衡,政府的稳定和教育是根本。有钱粮您才养得起那么多学生,没有先生那么多学生您教不出来,也是浪费。再总不能指望教育司把什么都分好吧,那些研究疯子自己也得努力才行。”
高继冲也知道这个时代想学理科的学生太难得,所以他只要出去。大多数都会选择在理科生家中住宿。希望能够影响那些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取向。这只能潜移默化,因为他不能明着现在需要理科生,文科生少没关系,那样看热闹的吴夏和施睿静会直接来找麻烦。弄不好钱湄和韩柔也要杀过来,那就太麻烦了。
同样陷入窘迫局面的还有农学和林学,后知后觉的他们只能从没有考上学院的学生中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高凤和高钰气冲冲地杀过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
“明年,明年一定有。不过你们也要到中学去活动活动,你们不去抢,肯定没人啊。现在到处都缺人。”
高继冲把两位姑奶奶送走。也没能松口气,他下令,农林学院和科学院可以从退役的士兵中挑选人才。这些士兵对大自然都非常熟悉,对武器装备那是更加熟悉。基础知识差一,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军事学院的教育差不到什么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