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睿永来说,这应该是一本被阉割了精华的书。里面讲的大多数都是各口岸,交通枢纽,商贸网点对于交易量的分类统计方法,并在去掉大宗物资贸易通过协议采取以物换物的部分之后,剩下的交易量,就是货币量的发行依据。
交易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际交易量。一部分就是收集交易量最大的十种物资,计算其人均需求量,再用这种人均需求量,以及交易便利性参数,确定平均价格参数,并由此计算书可能需要的货币发行量。
书的前半部分,就是讲商司和监察院物价司的工作实物。但是后半部分,就详细讲了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于商品价值的评价。如果站在商人的角度,价格是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差异来确定的。供大于求,那么价格就会降低,供不应求,价格就会增高。
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就不是这样。价值评价,是根据商品所带来的物资消耗与人工人本来进行综合评价的。
这两种价格评价体系,孙睿永偏向于以促进商业的角度,按照市场原则来进行价格评价。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价格评价,只要是人为评价,一定会带有偏向性,要么偏向于农业,要么偏向于工业,要么偏向于商业。
既然做不到公平,那么就应该以最贴近需求市场的商业为标准。因为如果商人不法,那么市场就会教训他。
高继冲苦笑。因为孙睿永还是把自己的观点带到了书中,而且这很明显,得到了商司和物价司的认可。
高继冲道:“孙先生有什么遗言吗?”
刘铣道:“没有。但是他以前说过,不愿意葬在纪念陵园,因为陵园是西向的。他想要火化,把骨灰一部分撒在大海,一部分交给殷地族人带回殷地。”
高继冲叹了口气:“遵照孙先生的意愿吧。不过还是要把他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书留在这里,我帮他写一个序言。”
孙睿永,到最后,其实也没有彻底摆脱战俘的身份。最关键的是他的思想与高继冲和王婉容领导的理论体系不同。刘铣把书带来的时候,很显然是有着不同意见的。孙睿永去世后,他就不得不面对商司的具体运作。
检察院那边,也对孙睿永的意见不是那么认同。因为他们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商人们在价格上有随着市场需求变化的而浮动的例子。这个世界的商人,几乎都是世家,他们控制了除渤海外的所有的供应。
也就是说,供应被管控之后,所谓的供需关系是可能**控的。世家们的粮仓里满满的,不够装,还能再建粮仓,能够酿酒,能够喂养牲畜等等。反正就算是卖给敌国,也是不会低价卖给老百姓的。
现实中不存在的假说,能有效?你能寄希望于万中无一的善良商人?
大周几次的粮食价格的大跌,都是渤海,利用渤海币的优势以及渤海自身的粮食产能硬打下来的。那是战争的结果,
高继冲看了书的封面很久,才道:“孙先生也没有什么亲人,我和王妃回去参加他的葬礼。”
高继冲抬头看着不远处的符金定:“刘铣,你能不能每天多留给我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刘铣苦笑:“王爷,就算我留给您,恐怕白师傅她们也不给您留。”
高继冲叹了口气:“她们会给我们留的。其实我更加愿意参加战士们的训练,那时间算是我们自己的。”
刘铣道:“王爷,等等吧,现在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