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荒野路茫茫,百里云江望断肠。
走时不见来时路,难得人家煮热汤。
寻山建村这一路算是李怀安穿越至今最神奇的一路。
山林荒野,走出半里。
前一秒还能看见官道,后一秒便不见了人家。
走在山道口,遇到了一户人家,搭了个草棚,煮着热汤。
在清晨的凉意下,汤味极佳,勾起了李怀安的诗意。
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一首。
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较起来,那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这首诗最对李怀安的口味,有感而发,一鼓作气,不管好坏,感觉自己更像诗人了。
“这山名唤何山?”
见老人家切了野味过来,秦红随口问道。
“此为云涧山,对面那一座叫云外山。两座山守望相助,一座在云中,一座在云外,由此而来。”
“山中人多否?”
“寥寥十几户,皆是猎户。”
秦红点了点头,也摇了摇头,回头看李怀安问:“兄弟,此处当真可行?纵使山中有野味,也架不住几百上千兄弟终日打猎的。”
“既要搬迁此地,岂能干坐吃山空之事?当然是开山扩土,屯田种粮。”
“屯田?这山里怎么屯田?”秦红是一万个不懂。
李怀安用筷子沾着汤水在桌面上画图,图案所现一块一块梯形方格层层叠叠沿坡而上。
秦红看着图案,眉头紧皱,时不时地看一眼山下的云雾和山体走势。
李怀安还没有画完,王蛮儿就看出来了:“哎呀,相公是说要在山坡上屯田,像梯子一样一格一格往上爬呢!”
李怀安停笔了,笑看秦红:“此法可行?”
江南一带属于平原,扬州属于特例,靠山靠水居多。
所以江南一带多是平铺的田地,没有见过梯田设计。
李怀安也不知这时代有没有梯田,反正随口胡诌:“我在游览天下时,走过长江以西源头地带,赵国的腹地,见过这类的田地,被称作梯田。如梯子一般沿着山体走势逐步开垦,先找到山头上的水源,合理规划水路,能让田的浇灌从上至下一格一格灌满。虽然在开荒时期比较辛苦,但在开荒之后,真正耕作起来甚至要比平原上种田更加方便省事。”
“这真能行?”
“天下的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不来试试谁又知道?”
秦红蹙眉:“看着倒是挺新颖的,可开山种田非一日之功,再次之前,我们那么多兄弟吃什么?”
“忘了白莲教?忘了那萧家?人家把钱都送到眼前了,岂有不好好利用的道理?放心吧,在村子自给自足之前,村子内部所有的开销都有我来支撑,保证不会让兄弟们饿肚子。”
秦红表情肃穆,她是水寨大当家,知道宅子一天的开销有多大。